小麦拌种用什么药最好?
“麦收胎里富,种好是基础”。小麦要高产,拌种是关键一步。拌种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为麦苗齐、壮、匀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小麦拌种究竟用什么药最好呢?
“麦收胎里富,种好是基础”。小麦要高产,拌种是关键一步。拌种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为麦苗齐、壮、匀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小麦拌种究竟用什么药最好呢?
拌种是作物高产的第一步。选对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唤醒种子活力,为丰收打下扎实基础。芸苔素内酯与复硝酚钠的组合,正是实现“苗齐、苗壮、抗逆强”的优质搭配。
芸苔素内酯和复硝酚钠均可单独或复配拌种,能提升种子发芽率、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如抗旱、耐低温),对小麦、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都可以适用。
种大蒜,很多人习惯了播种后马上浇一遍水,这叫播种水。这个习惯是导致大蒜出苗率低、苗期长势差的常见原因。因为大蒜在播种前,有一个关键步骤被省略了。如果提前做了这件事,然后再去播种浇水,大蒜的长势会完全不同,出苗整齐,根系发达。
昨天发完噻虫嗪和咯菌腈拌种小麦之后,很多网友私信我问拌种之后出苗有无影响,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不妥之处各位批评指正!
咯菌腈(杀菌剂):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精准防控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腥黑穗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减少烂种、缺苗、弱苗,保证田间基本苗数,为增产筑牢群体基础。
今天是十一月的十二号,再一次来看看我们家的小麦出苗怎么样。其实我们家小麦是在十月的三十一号下午五点钟播种的,小麦今天已经十三天,看看十三天小麦长得怎么样。
不少农户问:“用芸苔素拌种,能减轻封闭药害不?” 说实话,它确实能帮上点忙,但没法彻底解决,最后效果咋样,还得看药害多严重、咱用得对不对。这事儿确实关键,毕竟谁也不想辛苦种的庄稼,因为药害长得蔫蔫的。
10月28日,南郑区2025年秋播小麦药剂拌种现场会在协税镇古柏粮油专业合作社小麦种植基地召开,南郑区涉农粮油种植经营主体负责人及区植保站、区农技站40余人参加会议。
黄淮海平原的秋色,本该是金黄的玉米浪翻滚着归仓的喜悦,却被一场连绵的秋雨搅成了一片泥泞的焦灼。田埂上,无数双眼睛盯着天,心里盘算着一个被推迟了又推迟的日期——小麦播种日。
小麦拌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掌握好拌种技术,不仅能防虫防病,而且还能促壮。然而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因好多因素需要二次拌种,二次拌种是为了在原拌种基础上额外补特定充功能药剂,以达到更全面防治效果。有人说小麦能二次拌种,而有人又说不能,所以一时间让人拿不定主
九月份以来,河南省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小麦播种面临严峻的晚播挑战。作为省社直属企业,河南省农服集团坚决扛起为农服务责任,迅速行动,全力保障小麦播种顺利推进。
走进阳信县惠农种子公司,货架上排列着贴着不同颜色标签的种子包衣剂。"红色是防治茎基腐病的三唑酮,蓝色是抗蚜虫的噻虫嗪,绿色是芸苔素内酯,能促进根系发育。"经理指着一款紫色包装说:"这是给张建军准备的'晚播专用套餐',加了20%的磷酸二氢钾,帮助幼苗抗寒。"
老家叔叔昨天发来视频,说地里的玉米刚收完,土壤湿得能踩出坑,眼看都10月底了,小麦还没下种,急得睡不着觉,想今天不管不顾先把种子播下去。我赶紧劝他别盲播,之前农技专家特意说过,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就是小麦的“生死线”,现在硬播不仅出苗难,就算出苗也扛不
种小麦的农友们,憋了大半年的好消息总算来了!最近不管是地头价格还是政策支持,全是让人心里发烫的实在利好——小麦价噌噌往上涨,补贴政策明明白白落地,连病虫害防治都有了精准指导,这下种麦的底气彻底足了。
连阴雨缠缠绵绵下得人心发慌,田里的泥泞能没到脚踝,村口田埂上蹲满了眉头拧成“川”字的老农——“这地湿得能攥出水,麦种撒下去,不是往病菌窝里送吗?”
咱农民种地,图的就是个好收成。可这些年大伙也发现了,地越种越硬,虫子越来越难打,化肥上了不少,产量却卡了壳。
咱们老农民种地,就跟伺候孩子一样,底子打不好,后期费再多劲也白搭!那种蒜的“底子”是啥?就是那种下去的第一关——拌种!
“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时间过得真快,明天霜降节气就来交接了。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后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气温很容易骤降。
今年黄淮海小麦晚播已成定局,河南、山东等地农业部门早在10月初就发文提醒:受连阴雨影响,小麦播种期普遍推迟10-15天。就在种植户忙着抢种、担心晚播减产时,短视频平台上一批“农业专家”突然活跃起来——“农民朋友们,今年种小麦不用施底肥、不用拌种!”他们的话术像